您当前的位置:文化渊源
新息侯家书传千古
发布时间:2011-6-28 11:04:11
新息侯家书传千古
息县第三高级中学 徐泽林

马援(公元前14年至公元49年),东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家。他戎马一生,西破羌人,南征交趾(今广东、广西、海南一带及越南中部、北部),出兵边塞,平乱武陵,为华夏版图的统一和东汉政权的巩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先被汉光武帝刘秀拜为伏波将军,世称“马伏波”,后又因功封为新息侯,领户三千,辖地在今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从此,马援以新息侯的官爵为息县这一千古中华第一县厚重而璀璨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息州儿女永远的骄傲。
新息侯马援不仅是一代名将,他还是一位传奇式人物,更是当之无愧的智者,他写给两个侄儿的家书《诫兄子严敦书》发人深省,影响深远,成为后世传诵的佳话。
马援的哥哥马余有两个儿子马严和马敦,这两个年轻人思想都很活跃,但是他们仰仗着叔父在朝中的地位,喜好议论时政,臧否人物,而且对于这样做会不会犯忌,从来不加考虑。两个侄儿少不更事,口无遮拦,马援十分担忧。他关心这两个侄儿的成长,就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公元41年,马援在远征交趾期间,还不忘写信告诫两个侄儿,是“刻鹄不成尚类鹜”,还是“画虎不成反类狗”,选择哪种方式,怎样学习,关系到他们的发展和事业前途。这封情真意切的家书,就是流芳千古的《诫兄子严敦书》。
马援在家书中提到“向什么样的人学习,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家书中写道:我希望你们听到别人的过失,就像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但嘴中不可以说。喜欢议论别人的长短,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死也不愿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山都长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讲出来的话没有一句疏失,我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越骑校尉杜季良这个人豪侠好义,但交友不分好坏,常常被朋友误入歧途,我敬重他的豪侠好客,但我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为什么呢?因为学龙伯高即使学不到,还能做一个谨慎的人,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画天鹅不像还能像野鸭,虽不逼真,还有些相似;学杜季良如果学不到,那就不免沦为轻薄之人,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画大老虎没画成功,结果反倒画成一只小狗崽,差别、反差很大。
收到叔父马援的家书后,马严、马敦兄弟俩茅塞顿开,幡然醒悟,很快改掉了“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的不良行为,后来他们成为了国家的有用之才,他们用马援教诲自己的话语教育并影响着自己的同辈和后人,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公元49年,62岁的马援将军在南征武陵、平定五溪蛮叛乱的战争中,不幸病逝,他的夫人蔺氏因为过度悲伤而成疾。马严、马敦时刻牢记叔父的教导,主动承担起抚养马援小女儿的任务,并将叔父马援教育他们的话语转过来教育堂妹,使这位年仅10岁的小妹妹得以健康成长。小姑娘少年老成,受良好家风的影响能像成年人那样,明白事理,操持家务,得到了宗亲和邻里的普遍赞赏。因马严曾在光武帝刘秀面前称赞小堂妹深明大义,马援小女儿13岁便被选入太子刘庄(即汉明帝)宫,后来成为汉明帝的皇后。她贤惠有德,知书达理,宽厚仁爱,对东汉明帝、章帝两朝的清明政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明德马皇后。马严的儿子马融也成为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马腾及其子马超、马岱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诫兄子严敦书》的影响,成为新息侯马援后人中的佼佼者。
新息侯马援写的《诫兄子严敦书》是古代一封有名的家书,千古传诵,并被收录在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一书中。这封家书语重心长,可谓金玉良言。它劝告人们力诫空谈,注重实干,交友要慎重小心,不交无益之友;做人要纯朴憨厚,谦虚谨慎;做官要生活节俭,廉洁奉公。马援的《诫兄子严敦书》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为今天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借鉴作用,引导着后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对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信阳市政协委员、信阳市青联委员、息县统战理论研究学会会员、息县教体局高中历史兼职教研员、息县三高工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