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化渊源
甲骨文¬——刀与火的耕耘
发布时间:2011-8-20 15:36:52
甲骨文¬——刀与火的耕耘
符庆国

苍颉造字 闻鬼夜泣,何也?人类有了文字语言的沟通与交流,从此可以改变结绳记事,茹毛饮血的原始生存状态,从而摆脱依附神灵护佑、看天行事的封闭思维,完成人类由低级盲崇向高级文明转化地飞跃。
又传苍颉造字“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当我们摈除苍颉造字的传说,还原汉字的起源,实实在在的还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占卜者用工具契刻在甲骨上的占卜符号或记事的象形文字。其中占卜符号在火的作用下形成裂纹,占卜者以纹状定吉凶。祖先用这种占卜预测事物而契刻的文字符号,经过金、篆、隶的漫长岁月的演变,最终成为今天的汉字。故有人把甲骨文形容为“刀与火的耕耘”;因其契刻是秉承上天神明的旨意而为,遂使甲骨文显现原始质朴、苍古浑厚的意境。故有人评价甲骨文虽寓契刻而无矫揉造作之态,反因古拙而大美,浑然神韵乃天成,为后来甲骨文书法提供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今人用毛笔习甲骨文,实非轻率易事。所以有习甲骨文书法作品的实践者无不感叹地说,此道堪比古人之蜀道矣!
一般书法作者视甲骨文书法创作为畏途。特别是在现代书艺大行其道和市场经济的商业价值挑剔,给本来不具古文字知识的人,在欣赏甲骨文书法的理解上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优秀的甲骨文书法作者,要具备一定的古文字学的认知、鉴赏水平。特别是甲骨文,线条因刀痕而显古拙,走势因错落而呈险峻。受众群体看惯了正楷和行草书法,对古文字书法一时还接受不了,甲骨文书法作品在展出时也因认同氛围而倍受冷漠。
虽说甲骨文的发现才百余年,然而,殷墟作为汉字的发祥地,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运作中,让世人大开眼界,甲骨文也因此散发出恒久的古香和历史人文的魅力。作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只有甲骨文作为汉字的发端流传至今,并为世界上五分之一还多的人口所使用,中文成为联合国通用的文字之一。不言而喻,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与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远远未发掘出来。
基于以上原因和随着文化的普及,人们对古文字的认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甲骨文的无穷魅力,也为书法爱好者们所青睐。书法,作为汉字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让海内外的汉字书法爱好者结成了一个庞大的艺术群体。然而,面对那古意盎然、精妙绝伦的甲骨文,因书写的一定难度而“望字兴叹!”加之甲骨文形、声、意、解的破译难度,今天甲骨文的书法作品多为呆板而毫无生气的描摩之作,少有成功者。加上商业价值运作的限制,使甲骨文在创作、开发、参展等活动中也不为看好。所以,书法界称研习甲骨文书法为“寂寞之道”。
郭沫若曾对甲骨文评价说:“……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书法。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之锺、王、颜、柳也。”甲骨文乃国之瑰宝,民族之魂,汉字之源,其丰富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已成为我们今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书法亦然。
有志于甲骨文书法创作的艺术家,若想实现自己追求远古灿烂文化的美好梦想,只有在刀丛中寻觅,笔耕里求索,它不需刻意地描摩,而是笔意对刀法的突破,是在创新中散发出原汁原味的淳香。唯于此,才能创作出只有甲骨文特有的那种错落有致的契刻走势,疏密得宜严谨的章法;才能在作品中让人们欣赏到甲骨文所独具的古拙磅礴,飞扬跋扈的气势;给人以架构恢弘,酣畅淋漓的历史震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