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合作共事
我爱我的家乡—信阳息县
发布时间:2011-8-9 15:42:40
我爱我的家乡—信阳息县
徐泽林
每当听到《谁不说咱家乡好》这首歌的时候,我内心深处对家乡的赞美就油然而生。
我的家乡——信阳息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北麓,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县。淮河横贯东西,与西边的秦岭一起构成我国南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城南濮公山雄踞淮河南岸4公里处,北宋两位著名人物在此留下遗迹——王安石题书“太阳碑”,苏东坡称之“东南第一峰”。濮山淮水,见证着家乡的沧桑巨变,见证着“息”字三千多年岿然不变的伟大传奇,也见证着家乡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风貌。
我爱我的家乡。她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众多。据考证,约6000年前,先民在淮河支流清水河中游一带繁衍生息,今孙庙乡境内有秦楼遗址,系新石器时代仰韶龙山文化遗址。约公元前2070年,夏禹治水后分天下为九州,这里属豫州。约公元前1250年,商王武丁发兵南击荆蛮,并派息族奴隶主贵族在今罗山莽张一带建立古息国镇守。商朝后期,周文王势力向南发展,汝旁之国先被其化,息属汝旁之国。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封邦建国,文王37子羽达创立息侯国,都城在今息县城西南5公里青龙寺一带。公元前682年,楚灭息国置县。从此,家乡2000多年数经分合,“息”字世代相沿,不易其名,不变其治,被誉为“天下第一县”。
千百年来,如诗如画的息县八景——“濮山拱翠”、“古息含烟”、“兴国寻幽”、“竖斧春耕”、“寨河晚渡”、“葛坡夜雨”、“广丰浸碧”、“淮汝交流”,不知被多少文人骚客吟咏叹唱;倒座观音堂、息州谯楼、兴国寺、塔院寺、城隍庙、万寿宫、大慈庵、黉学以及气势恢宏的72座牌坊、古色古香的青砖城墙、碧波荡漾的护城河、鸟语花香的防护林带等人文景观星罗棋布,美不胜收。假如这些文物景观依然能够完好地展现,我认为,家乡完全可以和山西平遥古城相媲美。
我爱我的家乡。她文化底蕴厚重,有着丰富的根亲文化资源。这里是息、赖、白三姓的发源地。息姓起源于西周初年建立的息国,即今河南省息县,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春秋初年,息国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姓。现如今,息姓主要分布在河北景县、辛集、山东龙口、吉林磐石、山西太原、甘肃盘曲等地。赖姓起源于西周初年分封的文王19子叔颖建立的赖国,都城在今息县包信镇东南2公里的闾河之滨。公元前538年,赖国为楚所灭,其子民迁于鄢(今河南鄢陵西北)。亡国的赖人怀念故土,以国为姓,即当今散于世界各地的赖氏。遗留在故地的臣民为避楚之害,则改姓罗和傅,因而有“赖、罗、傅同宗同源”之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姓氏文化、炎黄文化为核心的寻根文化在中原大地兴起,专家学者多次来息县考证,确认这里是赖、罗、傅的姓氏发源地。中共息县县委、县政府站在历史与现实的高度,逐步落实河南省委“开放带动战略”,在息县成立了赖氏研究会。近年来,息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与赖氏的根亲文化交流,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成就。不少赖、罗、傅宗亲纷纷回到祖地息县,寻根谒祖,捐资助学,投资兴业。2010年4月30日,世界赖氏宗亲联谊总会在息县正式成立。
白姓起源情况较为复杂。从近年的考古发掘和古文献、族谱研究来看,白姓以邑为氏较为准确可信。一般认为,白姓发源于春秋时期楚国白邑,即今息县东北白土店乡。其始祖是楚国太子建的儿子胜,因受封于白邑,世称白公胜。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记载:“白氏,楚白公胜之后也。楚有白邑,其地在蔡州褒信(今息县包信镇,白土店在包信西南)。”《辞源》“白公胜”条:“春秋楚平王太子建之子。名胜,又称王孙胜。封于白,因以为姓。”《汉语大字典》解释“白”:“春秋时楚国地名,故址在今河南息县境内。”
我爱我的家乡。她山川秀美,交通便利,物华天宝,气候宜人。巍巍濮公山麓,滔滔淮河水畔,信阳息县居于南北文化的交汇处,形成了具有兼收并蓄特征的息文化,呈现出豫风楚韵相交融的特色。这里地处南北陆路和淮河东西水路的交通要塞,历代商贾游客多会于此,历史上曾建有湖北、山西、江西等省商务会馆。由于处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地带,息县四季分明,物阜年丰,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称。家乡盛产小麦、水稻,民间一直流传着“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米饭一半馍”的谚语。
息县香稻丸色泽洁白透明,圆润如珠,香气馥郁,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并且作为全国名特稀优产品,曾被明清宫廷列为贡米,享有“一块香稻香满坡,一把香米香满锅”的美誉。息半夏是息县独有的优良中药材品种,在同类药材中被视为珍品,以其个大、粉足、疗效显著,驰名中外。据《息县志》记载:1914年,息县香稻丸、息半夏曾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展销。2004年,香稻丸和息半夏均通过了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
我爱我的家乡。她天地造化,历史浸润,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家乡的灵性滋补着一代代息州儿女,他们奋发图强,竭诚尽力,贡献自己的聪明智慧。近年来,我在努力做好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闲暇时间大力挖掘地方人文资源,广泛宣传“天下第一县”,积极为魅力信阳建设出谋划策。我先后撰写了《苏轼与息县》、《苏东坡与濮公山》、《新息侯马援与息县》、《息夫人挂灯劝息侯》、《与河南息县有关的成语和歇后语》等10余篇文章。这些文章相继发表在《信阳日报》、信阳《新周报》和《魅力信阳》、《信阳社会科学》、息县史志季刊《岁月》等报刊杂志上。文中的许多人物或事件都不同程度地寄托着笔者的理想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信阳息县有关联的息夫人、马援、苏轼等都是带有悲情色彩的历史人物,但他们都以壮烈的人生和不朽的业绩彪炳后世,永垂青史。这将永远激励着家乡人民励精图治,自强不息,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我爱我的家乡。家乡昨天美好,今日辉煌,明朝更璀璨。最后,请允许我以中共息县县委书记张富治的《息县赞》与大家共勉:
锦绣息县 淮上江南
西周立国 历史久远
息夫人名节天下传
刘邓渡淮留美谈
息县坡上好风物
濮公山下多资源
和谐息县 魅力无边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英才齐聚百业兴
政通人和促平安
农村处处有美景
城镇新姿赛画卷
生态息县 美好家园
林茂粮丰 水碧天蓝
条条大道宽又畅
栋栋厂房展新颜
百万儿女齐努力
息州明天更灿烂

(作者系信阳市政协委员、市青联委员,息县统战理论研究学会会员,县教体局高中历史兼职教研员,息县三高教师)